• 行业新闻
  •  > 文章

    杭州中芯晶圆大尺寸硅片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做强集成电路特色主导产业 南京江北新区探索新路径发布时间:2018-10-10

    杭州中芯晶圆大尺寸硅片项目主体结构封顶

    10月8日上午,总投资达10亿美元的杭州中芯晶圆大尺寸硅片项目正式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工作。该项目自今年春节后正式进场,在2个月内完成了桩基建设;不到5个月时间,主体厂房成功封顶,接下来,工厂马上将进入装饰装修、机电设备安装等施工阶段,预计年内可完成土建施工,并于2019年4月投产。

    资料显示,杭州中芯晶圆由日本株式会社Ferrotec Holdings、杭州大和热磁电子有限公司、上海申和热磁电子有限公司合资建立,位于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注册资本29亿元,占地13.34多万平方米,厂房面积约15万平方米。

    该项目拟建设3条8英寸、2条12英寸半导体硅片生产线,预计全部达产后,将达到8英寸年产540万片、12英寸年产288万片半导体硅片的生产能力。建成后,8英寸硅片生产线将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成熟的生产线,12英寸硅片生产线则将成为我国首条拥有核心技术、真正可实现量产的生产线。

    中国大陆抢进硅片布局

    随着中国大陆晶圆代工厂兴建、终端带动需求增长,近两年来亦掀起一股硅片投建浪潮,涌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硅片项目,且不排除后续还不断有新的项目加入。

    据了解,目前中国大陆正在积极进行或规划的8英寸/12英寸硅片项目包括Ferrotec(中国)、郑州合晶、浙江金瑞泓、上海超硅、奕斯伟、上海新昇、宁夏银和、中环领先、安徽易芯等。

    除了上述较为熟知的硅片项目外,近期亦陆续有新的硅片项目签约落地。9月12日,广西钦州市与启世半导体签订了年产1440万片集成电路用12英寸大硅片项目投资协议,总投资30亿美元,将分三期建设。

    目前而言,上海新昇现已实现正片销售,预计今年年底可实现月产能10万片,2019年实现月产能20万片;浙江金瑞泓与镇江大学已在实验室成功研制出硅晶体和抛光片,但目前还不能提供正片。

    本文转载自:摩尔新闻

    做强集成电路特色主导产业 南京江北新区探索新路径

    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南京未来发展的重增长极,江北新区为进一步促进软件园园区产业发展,做强集成电路特色主导产业,需要打造集成电路产业生态链的“基础设施”,经过对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的深度调研分析,“基础设施”的打造包含以下几个主要举措。

    ·引进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所需的全球配套服务企业

    集成电路设计的过程是复杂的上下游资源合作过程,从EDA设计软件、IP、MPW流片、CP测试、封装、成测,每一个环节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都需要行业配套服务企业的参与,为了让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能够在本地享受这些配套企业的服务,更好的在本地落户研发,江北新区引进了EDA、IP、流片服务、晶圆测试、快封、成测等环节的企业与服务机构,让设计企业在本地享受全国甚至全球的服务资源,节省大量资金成本与时间成本。目前江北新区已经引进聚集了包括Synopsys、GUC、Cadence、华大九天、中科芯、ARM、龙芯等一批全球顶级的配套服务企业。

    ·打造全国最大的集成电路工程师实训基地

    集成电路设计行业是人才密集型行业,企业研发主要依靠有技术含量的工程师,为快速有效地为企业提供大量的工程师团队,在区内建造了超过7000平米,具备EDA环境、研发实验室环境的专业化IC人才实训基地,同时基地在学员招募、课程教学上与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南京本地高校深度合作,与展讯、GUC、Synopsys、Cadence、华为等龙头企业战略合作,培训课程内容与一线企业联合编制,实训过程真实模拟IC设计工程化流程,使实训基地成为为企业源源不断输送工程师的“军工厂”。

    ·建立专业化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针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研发成本较高的特点,在软件园内建立了具备专业化、市场化、精准服务特点的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ICisC),其中的重要基础内容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包含EDA共享服务、MPW技术服务、研发仪器共享服务、研发性小批量测试封装服务、IP池服务等专项服务。其中,与中科芯合作投入1亿元建设2000平方米集成电路晶圆测试服务平台,具备12寸圆片测试4万片/年的能力,为已入驻江北新区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提供完善的圆片测试和可靠性等服务;仪器共享中心包含高性能服务器、网络安全设备、信号分析仪、网络分析仪等大型仪器设备向企业开放。平台建成后可提供300MHz-60GHz(可扩展至110Ghz)射频微波段,裸片及封装测试;模拟电路/混合信号100MHz-10GHz,ADC/DAC低功耗芯片及通用测试等服务。这些服务一方面通过软硬件资源共享,大大降低了创新创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另一方面通过与全球的资源合作方联合开展专业技术服务,也大大拓宽了企业开展创新研发的渠道与路径。

    本文转载自:全球半导体观察网

    上一篇:

    下一篇: